EASL热评丨林炳亮教授探讨慢性乙型肝炎NAs停药长期预后与HBsAg水平的临床意义

国际肝病 发表时间:2025/5/9 11:38:28


编者按

2025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 2025)于5月7日至10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本届大会汇聚了国际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肝病学、胃肠病学、肝移植及传染病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会上,一项关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As)停药后长期预后的研究备受瞩目。本刊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林炳亮教授对其进行解读,与同道分享学习。



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的长期结局——来自RETRACT-B队列的延长随访研究

Long term outcomes after nucleos(t)ide analogue cessation – an extended follow up study from the RETRACT-B cohort(大会摘要号:OS-067-YI)


研究内容


该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CHB患者NAs停药后的长期结果。该研究通过收集先前加入RETRACT-B队列患者的扩展随访数据,并纳入符合标准的新患者,包括HBV DNA病毒抑制、HBeAg阴性且在治疗结束(EOT)时HBsAg阳性的患者。有肝癌病史、EOT时共感染、EOT前不到一年使用Peg-IFN治疗或ALT≥5×ULN的患者予以排除。主要研究终点为停药后10年的HBsAg消失率,次要研究终点为再次治疗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2029例患者中,10年累计停药后HBsAg消失率为17%,其中HBsAg水平<100 IU/mL的患者受益最大,HBsAg消失率为53%;而>1000 IU/mL的患者HBsAg消失率仅为6%。不同种族CHB患者HBsAg消失情况不同,HBsAg<1000 IU/mL高加索患者停药8年后HBsAg消失率是56%,而HBsAg水平<100 IU/mL的亚洲患者HBsAg消失率为43%。研究还显示,10年随访中,59%患者需要再治疗,55例患者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41例患者死亡,其中16例死于肝脏疾病。


专家评述


HBsAg消失是衡量CHB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的一个重要指标,意味着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减少。该研究提供了关于CHB患者在NAs停药后的长期预后信息,特别是对HBsAg消失率的评估。这一发现对于指导医生决定是否终止NA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表明,停药后10年累计HBsAg消失率为17%,其中HBsAg水平<100 IU/mL的患者受益最大,消失率达到53%。然而,对于HBsAg>1000 IU/mL的患者,并不推荐停用NAs,因为其消失率仅为6%。这提示我们,在考虑停止NA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HBsAg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以优化治疗策略。


该研究的一大亮点在于其广泛的样本量和多样化的种族背景,共纳入了2029例患者,涵盖了亚洲、高加索和黑人以及其他族裔。这种多样性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此外,该研究采用了Aalen-Johansen统计学方法来计算累积发病率,并将再次治疗作为竞争事件进行分析,这种方法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同时,研究还关注了再次治疗率及ALT升高情况,为全面评估停药效果提供了多维度的数据支持。


尽管该研究有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由于只纳入了符合特定条件的患者(如病毒抑制、HBeAg阴性等),可能引入了选择偏倚,导致结果不能完全反映所有CHB患者的实际情况。其次,不同地区的治疗指南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再者,研究中提到的某些次要结果,如ALT升高和再次治疗率较高(10年再次治疗率为59%),表明即使在达到一定标准后停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重新开始治疗,同时部分患者发生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死亡,但是没有分析其原因。第四,该研究没有设立对照组,继续治疗患者其HBsAg消失率及不良事件(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死亡)发生情况难以比较。


因此,如何更好地预测哪些患者可以安全地停药,哪些患者停药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大,停药后如何管理这些患者,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当前研究为NA停药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但未来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完善这一领域,从而实现更好的患者管理和治疗效果。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版面编辑:张雪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慢性乙型肝炎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