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在实际临床诊疗中,对于正在接受或即将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HBV感染者而言,该如何预防HBV再激活?若是患者已经出现HBV再激活,又应该如何应对?
作为[吉智至道 盘点知新]系列的第三期文章,我们将带大家回顾近年来有关HBV再激活的相关研究进展,共同探讨HBV再激活管理这一临床热点话题。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是重点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指南)[1]中明确指出,当慢性HBV感染者接受化疗、靶向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时,有可能导致HBV再激活,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肝衰竭,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降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
《2021年亚太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与免疫抑制治疗相关的HBV再激活》[2]中也强调了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并提出对以下患者进行预防性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是必要的:①高风险组(HBV再激活率>10%),即所有HBsAg阳性或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的患者;②中风险组(HBV再激活率1%~10%),即所有HBsAg阳性和抗-HBc阳性且伴有晚期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③低风险组(HBV再激活率<1%),即所有HBsAg阳性或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且伴有晚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患者。
▲点击查看指南完整推荐意见
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出现HBV再激活的风险高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为许多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遇的同时,也被批准成为多种癌症标准化治疗的一线或二线用药,这也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接触到ICI。鉴于ICI治疗会增加HBV再激活风险,因此,如何预防ICI治疗中出现的HBV再激活变得非常重要。
韩国首尔峨山医疗中心的一项研究,在纳入3465例接受ICI治疗的患者后发现,所有患者、HBsAg阳性患者和HBsAg阴性患者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0.14%、1.0%和0.0%。在511例HBsAg阳性患者中,肝细胞癌(HCC)患者和非HCC患者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0.5%和2.9%。接受和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的HBV再激活率分别为0.4%和6.4%。这也提示,与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相比,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出现HBV再激活的风险更高。
▲点击查看完整研究内容
TAF在预防和治疗HBV再激活患者中的应用
作为CHB患者一线抗病毒治疗药物之一,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因其强效、低耐药的特点以及其多年来不断积累的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证据,被2022年版指南推荐用于各类CHB患者的治疗,其中就包括HBV再激活患者。此外,其他相关指南和共识同样推荐TAF作为预防HBV再激活的治疗方案(具体推荐意见见下表)。
表1. 相关指南和共识关于HBV再激活的推荐意见
TAF预防HBV再激活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上,相较其他一线NAs,TAF获批时间相对较短,但其在HBV再激活方面应用的数据积累得越来越多。
在2022年亚太肝病协会(APASL)年会上,日本北海道大学医院的研究团队,在纳入132例接受抗肿瘤治疗或免疫抑制治疗的HBV感染者(HBsAg阳性和/或HBV DNA阳性)后发现,使用TAF预防HBV再激活及其相关肝炎的患者,在整个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任何HBV再激活以及HBV再激活相关肝炎事件,也没有TAF治疗相关停药事件。这说明使用TAF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同样,在2022年的欧洲肝病协会(EASL)年会上,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也探讨了TAF在预防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相关HBV再激活中的作用。该研究纳入326例需要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的HBV感染者,在使用TAF作为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方案后发现,在整个随访期间,未出现任何一例HBV再激活事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这提示,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HBV感染者中,TAF作为预防HBV再激活的治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均良好。
从以上两个研究,我们可以看出,TAF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患者HBV再激活的风险,那么对于因HBV相关疾病(如HCC、肝衰竭)而需要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而言,TAF也能用来预防HBV再激活吗?
在APASL 2022上,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一项研究,共纳入10例接受肝移植术的HBsAg阳性成人患者,当这些患者进入肝移植名单时,开始接受或转换TAF治疗。结果发现,在术后24周时,8例患者均实现了病毒学应答(HBV DNA<20 IU/mL),90%的患者在术后4周时ALT恢复正常。这也说明,TAF在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激活方面安全有效。
TAF治疗HBV再激活的疗效和安全性
说完了TAF预防HBV再激活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临床上已经出现HBV再激活的患者,他们该怎么选择治疗方案呢?
在APASL 2022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研究,在纳入665例经ETV治疗的HBV相关HCC患者后发现,共有48例患者出现了HBV再激活。这些患者被随机分到转换TAF治疗组,或加用TAF治疗组。结果发现,无论是单独使用TAF,亦或是联合ETV使用,均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转换TAF组中有41.2%的患者实现了HBV DNA不可测),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总之,以上研究均验证了TAF在预防或治疗HBV再激活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点击查看完整研究内容
目前,在免疫治疗时代,HBV再激活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跨学科临床热点问题。我国CHB患者人数众多,而临床上CHB患者合并如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病、血液病、慢性肾脏疾病等情况又较为常见。对于即将接受或计划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CHB患者而言,有较高比例发生HBV再激活,尽早启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降低HBV再激活风险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下期我们将继续和大家盘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热点话题,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 30(12): 1309-1331.
[2] Lau, G., Yu, ML., Wong, G. et al. AP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n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related to the use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Hepatol Int 15, 1031–1048 (2021).
[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防治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中华血液杂志》, 2023,44(6): 441-448.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