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然是肝脏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国是全球HBV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因此在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至2030年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危害”目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年10月5日,Gut杂志(IF:24.5)在线发布了我国复旦大学陈兴栋等人完成的一项时间跨度近50年(1973年~2021年)的系统文献综述和荟萃分析[1],揭示了我国HBV总体流行率显著下降和不同亚群仍存差异的现状,为实现WHO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DOI: 10.1136/gutjnl-2023-330691
研究者检索了5个数据库中截至2023年1月报告HBV表面抗原(HBsAg)血清流行率的研究,使用具有随机效应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合并符合条件的数据,以获得汇总的HBsAg血清流行率。采用线性回归估算2021年的年度百分比变化(APC)和HBsAg流行率。
最终纳入3740项研究,涉及2.31亿名受试者,据此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一般人群的HBsAg血清流行率从1973年至1984年的9.6%(95%CI:8.4%~10.9%)下降到2021年的3.0%(95%CI:2.1%~3.9%)(APC=-3.77,P<0.0001),详见图1。
图1. 1973年至2021年中国一般人群HBsAg血清流行率的时间趋势[1]
5岁以下(APC=-7.72;P<0.0001)和5~18岁(-7.58;P<0.001)儿童的HBsAg血清流行率下降比19~59岁成人(-2.44;P<0001)更为明显,然而≥60岁人群的HBsAg血清流行率有所增加(2.84;P=0.0007),详见图2。在中国所有六个主要地区,男性(APC=-3.90;P<0.0001)和女性(-1.82;P<0.0001)以及高危人群中均观察到HBsAg血清流行率的显著下降。
图2. 按性别和年龄划分的一般人群HBsAg血清流行率的时间趋势[1]
据估计,2021年中国仍有4330万人(95%不确定性区间:30.7~55.9)感染HBV(3.0%),不同地区(华北<1.5%,台湾和香港>6%)和年龄段(<5岁、5~18岁、19~59岁和≥60岁分别为0.3%、1.0%、4.7%和5.6%)人群的HBsAg血清流行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详见表1。
表1. 2021年中国HBsAg流行率和HBV感染人数的估算[1]
总体而言,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中国的HBV感染率显著下降,但不同亚群中HBsAg患病率的差异仍然存在。这项研究从地理区域和其他人口分层方面,提供了迄今为止中国在消除HBV危害方面取得巨大进展的最全面且有力的证据。
此外,该项研究结果也证明了HBV疫苗接种在过去三十年中的积极影响,并强调了未来需要持续预防HBV传播和持续扩大HBV治疗,以此助力实现至2030年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危害的目标。
参考文献:
Liu Z, Lin C, Mao X, et al. Changing prevalenc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between 1973 and 2021: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3740 studies and 231 million people. Gut. 2023 Oct 5:gutjnl-2023-330691. doi: 10.1136/gutjnl-2023-330691. Online ahead of print.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