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初治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尚不清楚腹水和出血患者的再代偿发生及进一步失代偿情况。我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尤红教授等近日发表在Hepatology International杂志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腹水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可获得比出血患者更高的再代偿率,且腹水组再代偿患者发生二次失代偿的风险低于出血组[1]。
该项回顾性多中心研究纳入首次发生腹水和(或)静脉曲张出血失代偿事件的初治HBV相关失代偿患者。使用标准病例报告表收集进一步的并发症和临床特征,每6个月评估一次,直至抗病毒治疗5年后。再代偿被定义为维持一年无失代偿,且实现肝功能为Child-Pugh A和(或)MELD<10。
结果显示,在腹水组,298例(298/383,77.8%)初治失代偿患者中有170例(170/298,57.0%)实现再代偿;在出血组,85例(85/383,22.2%)初治失代偿患者中有33例(33/85,38.8%)实现再代偿。腹水组的5年再代偿率高于出血组(63.3% vs. 46.5%,P=0.012),详见图1。
图1.累积再代偿率[1]
腹水组实现再代偿的患者发生二次失代偿的比例低于出血组(第5年:26.7% vs. 43.3%,P=0.032)。具体而言,腹水组再代偿患者5年内的主要失代偿事件为进一步腹水(24.0%),进一步出血的发生率较低(6.0%),这与出血组的情况不同,出血组再代偿患者5年内的进一步腹水发生率较低(16.0%,P=0.599),进一步的出血发生率显著更高(33.9%,P<0.001)。两组再代偿患者的远期预后均较好,第5年死亡或移植率相似(0.6% vs. 3.0%,P=0.196),第5年的HCC发生率也相似(8.5% vs. 9.2%,P=0.999)。
图2.再代偿患者的远期预后[1]
因此,研究者认为腹水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可获得比出血患者更高的再代偿率,腹水组再代偿患者在预防进一步出血方面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1] He Z, Wang B, Wu X, et al. Recompensation in treatment-na?ve HBV-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 5-year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comparing patients with ascites and bleeding. Hepatol Int. 2023 Sep 29. doi: 10.1007/s12072-023-10579-w. Online ahead of print.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