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帮助肝病领域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及时更新学术知识和掌握科研动向,《国际肝病》与《临床与转化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JCTH)联合推出“期刊共读”栏目,每周精选1篇文献,解读亮点和摘选重点,希望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启迪科研思维和提升写作能力均能有所裨益。
本期分享JCTH于9月6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新一线免疫疗法:一项网状Meta分析》[1],该研究对晚期肝细胞癌(HCC)不同一线治疗方案进行了比较,对临床实践中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重点摘选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晚期HCC,系统治疗是一线治疗方案。近年来,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系统治疗如ICI联合分子靶向药物(MTA)已经成为晚期HCC的标准一线治疗。近期,亦有多项ICI单独或联合治疗晚期HCC的III期研究发表。然而,目前存在的多种一线治疗方案之间缺乏直接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尚不明确。
网状meta分析可用于不同疗法之间进行头对头比较。该研究按照PRISMA声明进行网状meta分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2323989),基于最新III期临床研究证据,纳入了12项HCC一线系统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在不同治疗方案之间比较了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同时探索性分析了OS和TRAE的关系、不同病因人群疗效差异。
该研究发现: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方案)与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类似物IBI305(双达方案)、卡瑞丽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双艾方案)可为晚期HCC患者带来类似的生存获益,且该获益与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相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HCC患者更容易从ICI联合治疗获益。
图1. 文章图片摘要[1]
亮点解读
当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时,研究者发现单药PD-1/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与TRAEs≥3级和永久停药的比例较低相关。结果还表明,度伐利尤单抗和tremelimumab的双检查点抑制比任何其他联合疗法具有更好的耐受性,而抗PD-(L)1/ VEGF联合疗法报告的≥3级TRAEs风险低于抗PD-1 + TKI联合疗法。此外还发现,以ICI为基础的治疗可能会给HBV相关HCC患者带来生存优势。
IMbrave150研究的成功标志着晚期HCC向以ICI为基础的治疗过渡,不久之后,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的联合治疗策略迅速被推荐为标准治疗。
在该研究中,间接比较的主要疗效终点是OS,尽管OS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受随访时间、受序贯治疗的混淆,以及竞争的死亡风险的影响。除了研究终点外,许多研究设计因素也会影响这些试验的结果,如进展后的二线治疗、研究人群、对照组的选择等,与大多数其他研究不同,研究者在LEAP-002试验中选择仑伐替尼单药治疗作为对照组。有趣的是,基于研究中的间接比较,帕博利珠单抗+仑伐替尼较索拉非尼能显著改善OS和PFS。这种差异凸显了先进HCC治疗策略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潜在肝脏疾病的病因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能会影响肝细胞癌中ICIs治疗的疗效。PD-1/PD-L1轴不仅对癌症免疫逃避至关重要,而且对肝炎病毒感染也至关重要。在HBV相关HCC患者中也进行了亚组比较分析,抗PD-(L)1联合治疗优于其他单药治疗。在这些研究中,HBV相关HCC患者比例较高似乎与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较好相关。这一趋势在接受ICIs治疗的患者中尤为明显。
目前,基于ICI的联合治疗已经成为晚期HCC的一线治疗方案。该研究对晚期HCC不同一线治疗方案进行了比较,对临床实践中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也提示晚期HCC一线系统治疗在选择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疗效、安全性和病因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Chen JJ, Jin ZC , Biao Luo, et al. New First-line Immunotherapy-based Therapies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Living Network Meta-analysis. J Clin Transl Hepatol 2023. doi: 10.14218/JCTH.2023.00188. https://www.xiahepublishing.com/2310-8819/JCTH-2023-00188
团队简介
通讯作者
朱海东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副主任。研究方向包括肿瘤骨肌介入、临床研究、器材研发转化等。以第一/共第一/共通讯作者在Lancet Oncol、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 Hepatol、Int J Surg、Acta Bio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及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重点医学人才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
滕皋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负责人。主持包括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变革性技术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Lancet Oncol、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J Hepatol、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Radiology等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0余项。获美国、欧洲及亚太三大主流介入学会最高荣誉奖。
第一作者
陈建建
东南大学医学院在读博士生,专业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研究方向为肝细胞癌的介入及联合治疗。以第一/共第一SCI论文5篇。参与(中国肝癌临床研究联盟)CHANCE系列研究多项。
金志成
东南大学医学院在读博士生,专业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以第一/共第一SCI论文7篇。参与(中国肝癌临床研究联盟)CHANCE系列研究。
期刊简介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JCTH,《临床与转化肝脏病杂志》,pISSN: 2225-0719, eISSN: 2310-8819)是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办,Xia & He Publishing Inc. (华誉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收录肝病领域的临床或转化相关的研究论文、综述、述评等。
2022 Impact Factor: 3.6
2022 CiteScore: 5.6
投稿: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jcth
邮箱:
jcth@xiahepublishing.com 陈老师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