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惠教授:肝癌全程管理分期辨治的中西医结合实践与守正创新思考

国际肝病 发表时间:2025/6/10 10:56:14

编者按:在原发性肝癌诊疗领域,中医药的独特价值正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近期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李秀惠教授分享了团队槲芪方治疗肝癌10年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引发广泛关注。研究证实,通过全程管理,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改善肝功能指标,更令人振奋的是,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晚期患者同样展现出延长生存时间的疗效。这些发现为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新的循证依据。《国际肝病》联合《肝胆相照》特别邀请李秀惠教授就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临床实践、中西医协同模式,及坚持守正创新理念发展中医药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度解析。


问题1:您团队开展的肝癌中医药长期随访研究有哪些重要发现?这些发现对临床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李秀惠教授:经过团队近十年的长期随访研究,我们发现中医药治疗对不同分期的肝癌患者均具有显著疗效。无论是采用中国分期还是巴塞罗那分期标准,从早期到晚期的患者都能从中获益。具体而言,对于早期患者,中医药治疗能有效降低5年复发率;而对于中晚期患者,则在提高生活质量、稳定肝功能、调节肝脏内环境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在用药策略上,我们探索出更符合临床实际的给药方案,如每日一次汤药、每周1~5天服药或隔日服药等灵活方式,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提高了患者的长期依从性。研究数据显示,每年累计服用中药累积超过三个月的患者,其长期预后更为理想。


特别值得关注地是,关于活血类药物可能促进癌细胞转移的传统担忧,我们的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得出了不同结论。研究发现,合理使用活血类药物不仅能缩小肝癌病灶,当与益气、健脾、解毒、温阳等药物配伍使用时,更能协同增强抗肿瘤、抗纤维化和保肝等多重功效。这些发现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临床用药策略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问题2:在肝癌的长期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如何与西医治疗手段协同配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点?


李秀惠教授:现代肝癌治疗仍以西医手段为主流,包括外科手术、射频消融、放化疗以及靶向免疫治疗等新技术,这些方法在早期肝癌根治和晚期症状控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医药治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与这些西医手段的协同配合上。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在手术或射频治疗后辅以中医药治疗,能显著降低肝癌复发率。数据显示,接受中医药辅助治疗的患者5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在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等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时,中医药能有效缓解治疗后的发热、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对于接受放疗、化疗或靶向免疫治疗的中晚期患者,中医药在减轻肝功能损伤、控制血压升高、改善皮肤病变和消化道症状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这种"减毒增效"的协同模式,既保证了西医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对于终末期患者出现的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中医药治疗同样能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内外治结合的综合干预,不仅能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维护了患者的生命尊严和心理状态,这正是现代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问题3:您的研究中是否发现某些特定证型的肝癌患者对中医药治疗反应更好?这对个体化治疗有何启示?


李秀惠教授: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的辨证分型标准,肝癌患者通常可分为五种基本型。但由于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临床实际中更多表现为复合证型。在北方地区患者中,肝郁脾虚兼瘀血阻络或痰瘀阻络最为常见,这与长期肝气郁滞、脾失健运的病理特点密切相关。针对这一证型,我们采用以槲芪方为基础的核心方剂,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化裁,通常控制在12-16味药的范围内,既保证了治疗的精准性,又保持了处方的规范性。


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肾阴虚证,此时治疗策略需要相应调整,转为以滋养肝肾为主,佐以解毒活血之法。值得注意地是,证型的演变往往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肝肾阴虚证患者通常病情更为危重。这些发现提示我们,在肝癌的个体化治疗中,既要把握核心证型的治疗规律,又要动态观察证候演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施治。


问题4:守正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您看来如何在守正中保持中医理论精髓的同时,通过创新推动与现代科技诊疗模式的结合?


李秀惠教授:守正创新确实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方向。从守正的角度来说,首先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经典著作,理解其理论精髓和诊疗方法。这些古籍中既有精华也有需要扬弃的内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真正守住中医的根本。比如在肝病治疗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


在创新方面,我认为需要与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和理念相结合。中医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举例来说,古代中医诊断肝病主要依靠症状观察,而现在我们可以借助肝功能检查、影像学等现代技术,更准确地判断病情。这样不仅没有违背中医理论,反而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在肝癌治疗中,我们积极运用现代医学的手术、射频、靶向治疗等技术,同时结合中医药治疗。两者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西医治疗可以快速控制肿瘤,而中医药能减轻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既守住了中医的根本,又吸收了现代医学的优势。


当然,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就在推进这项工作,但目前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体系、诊疗规范等都还不够完善。这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现代科技,逐步建立起更系统、更规范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实践。


专家简介


李秀惠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学科带头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染病专家组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荣誉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学会副秘书长、中医应急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学科带头人

传染病临床基地、传染病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室负责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会主任

《临床肝胆病杂志》副主编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版面编辑:张雪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肝癌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