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肝病 发表时间:2025/6/10 10:50:15
编者按: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疾病防控的格局。在近日圆满落幕的2025第二届肝病数字健康会议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病专委会学术年会上,《国际肝病》&《感染在线》特邀请本届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深入剖析病毒性肝炎防控的现状与挑战,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肝病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围绕实现“消除肝炎危害”的目标,展开对数智化赋能病毒性肝炎防控的全面探讨,探寻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的新路径与新突破。
贾继东教授:数字化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在各个行业与领域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它已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模式,在诸多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领域同样未能置身事外。在肝病专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从日常的临床诊疗工作,到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再到对患者长期、持续的服务与管理,特别是在涉及跨医院、跨地区,甚至跨省市的患者转诊与迁移过程中,倘若缺乏人工智能技术或互联网技术的有力支撑,实现系统、全面的患者管理将困难重重。由此可见,该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极为迫切。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肝病领域的应用,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力量的协同发力。自上而下方面,国家层面的各职能部门通过顶层设计来推动,凭借行政力量的高效运作,能够为技术应用提供有力的政策引导与资源保障。然而,任何新技术的推广都需要一个逐步探索与实践的过程。自下而上则意味着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进行探索,哪怕只是取得微小的进步,也具有积极意义。
以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管理为例,无论是患者在单个医院内的诊疗管理,还是在不同医院之间的转诊管理,亦或是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管理,若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互联互通与智能化管理,将对提高患者的诊断率、治疗率以及长期管理效果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总而言之,我们秉持“勿因善小而不为”的理念。即便只是在一个小的场景、一个细微的环节进行尝试,也希望能够为整个肝病疾病领域,乃至整个医学学科带来有益的启示,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贾继东教授:病毒性肝炎,尤其是CHB,作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实现有效的疾病控制,亟需构建预防与临床深度协同、有机融合的综合防控体系,达成从预防、诊断到治疗的全链条管理目标。
CHB 具有显著的隐匿性特征。在疾病早期,多数患者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出极为轻微的不适,这导致大量慢性HBV感染者长期忽视自身健康状况,甚至对自身感染情况毫无察觉。直至疾病进展至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阶段,患者才被确诊并接受治疗。这种延迟诊断和治疗的现象,极大地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和不良预后风险,成为当前 CHB 防控工作面临的关键挑战。
通过上述一系列综合防控举措的实施,有望扩大CHB的诊断范围,提高治疗覆盖率,进而有效降低因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也将为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宏伟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贾继东教授: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素有“医不叩门”的说法,即医者通常不会主动前往患者家中寻医问诊。直至如今,医院大多仍秉持着“坐等患者上门”的服务模式。然而,疾病预防的现代理念却截然不同,它倡导主动出击,践行“治未病”的思想,积极深入健康人群、普通人群开展预防工作。若能将这两种模式协同融合,无疑将成为CHB防控的最佳策略。
在医院场景中,乙肝检测项目广泛存在于多个环节。患者因手术、有创操作检查、输血及血制品使用、生育或其他健康检查等各类原因,都可能接受乙肝检测。但这些检测往往并非专门为诊断和治疗肝病而设计,更多是出于医疗管理的需求。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为优化CHB院内诊疗流程、整合院外医疗资源提供了全新路径。构建涵盖多层级医疗机构的协同服务体系,对提升疾病管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贾继东教授: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尤其是针对患者长期治疗的需求,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患者基数庞大;另一方面,治疗周期漫长且需定期监测,在现有医疗体制框架下实现高效防治困难重重。鉴于此,我们积极倡导医防协同与医防融合,这与当下主题高度契合。我们期望借助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院内不同专业、科室间的信息互通,进而推动医院之间乃至不同区域间的互联互通,让患者真正享受到全程、高质量、连续的医疗服务。
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从多个层面发力。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领域的完善与提升并非难事。当前,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可充分借鉴已有的信息网络技术成果,为病毒性肝炎防治的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坚实支撑。通过优化数据存储、传输和分析技术,实现院内信息的实时共享与交互,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法规与管理层面则是实现跨医院、跨地区协作的关键。这需要国家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全国性的网络体系。在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的前提下,采用数据可信空间等技术手段,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医院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确保患者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间顺畅流通,为患者提供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
政策层面同样至关重要。国家正在制定新的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这为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过去,我们在病毒性肝炎预防方面成效显著,但在治疗环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若能在新的防治规划中,将院内、院间的患者筛查、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纳入重要考核指标和任务目标,将极大推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开展。通过明确医疗机构在肝炎防治各环节的职责与任务,加强监督与评估,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从而提高病毒性肝炎的整体防治水平。
总而言之,通过技术、法规管理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协同推进,我们有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更高效的病毒性肝炎防治体系,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健康保障。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