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肝病 发表时间:2025/6/9 13:43:4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乙型肝炎临床领域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多的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2025年5月8日,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了更新的《EASL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1](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下称“2025 EASL乙肝指南”)。这是时隔8年后,EASL再一次对HBV感染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更新,提出了全面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推荐意见。在近期举行的第十八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2025世界华人医师协会肝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学术论坛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对2025 EASL乙肝指南更新要点进行了介绍,旨在助力临床医师深入理解国际前沿诊疗标准,及时掌握该领域最新的临床实践进展。
2025 EASL乙肝指南对10个主题、41个临床问题提出了112条推荐意见,共引用778篇参考文献,是2017年EASL指南和2018年AASLD指南的3倍,信息量更大,循证医学证据更充分。该指南的证据级别按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CEBM)分1至5级。推荐意见按文献检索、专家意见和DELPHI方法分强和弱推荐。共识按DELPHI方法包括几轮问卷调查和专家深入讨论(2名患者代表参加),如50%同意为无共识;50%~75%为弱共识;95%为强共识;75%~95%同意作相应修改。
在筛查人群方面,2025 EASL乙肝指南重点推荐:
由于HBV感染早诊断的重要性(预防传播,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2025 EASL乙肝指南提倡风险人群以外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以识别尚未发现的病例,特别是在中至高度地方性流行国家(强共识)。
2023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建议,18岁以上成人一生至少筛查1次HBV,包括HBsAg、抗-HBs和抗-HBc 3项,具有成本效益[2]。2024年我国《成人乙型肝炎肝病毒感染筛查、检测及管理专家建议》[3]推荐成人普遍筛查HBsAg、抗HBs和抗-HBc3项;建议对所有成人(特别是2002年前出生的人群),一生至少筛查1次。
成人筛查HBV感染的普遍筛查意义在于:(1)通过筛查提高HBV感染的诊断率、治疗率,降低CHB发病率和死亡率;(2)识别有HBV感染再活动风险的人,尽早进行预防性治疗,防止乙肝再活动;(3)通过筛查确定乙肝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新发感染(图1)[3-4]。
图1. 成人筛查HBV感染获益
(引自讲者幻灯)
但如果只筛查HBsAg和抗-HBc,则无法识别3项HBV标志物均阴性及单项抗-HBs阴性个体,无法对他们采取相应措施。
2025 EASL乙肝指南提出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目标是:减少肝硬化、肝失代偿、肝衰竭、HCC的发生,提高存活率。由于临床终点如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和HCC在较长时期后才表现,因此,替代指标对确定疗效有重要作用(强共识)。
因此,该指南指出:作为替代指标:
根据2020年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共有慢性HBV感染者7500万例。其中超过30岁符合治疗标准的HBV感染者6900万(占92%);小于30岁的HBV感染者600万(占8%)中,符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5]治疗标准的有150万例。也就是说,按照该指南的治疗标准,共计94%的患者符合治疗标准。<30岁真正免疫耐受期和真正非活动期患者不治疗,约450万例,仅占6%(图2)。
图2.《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推荐的治疗标准
(引自讲者幻灯)
年龄>30岁是HCC危险因素之一。中国台湾省和大陆地区均报告,30岁以上人群HCC、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死亡率明显升高(图3)。
图3. 中国台湾和大陆30岁以上人群HCC、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死亡率
(引自讲者幻灯)
因此,年龄>30岁的CHB患者,即使患者ALT正常,只要HBV DNA阳性,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这条推荐意见就是根据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目标是减少肝硬化、肝失代偿、肝衰竭、HCC的发生这一原则提出的。
2025 EASL乙肝指南提出,原则上检测到HBV DNA的所有HBsAg阳性者均为抗病毒治疗的候选患者,治疗指征主要基于HBV DNA和ALT水平、纤维化严重度、肝病进展和HCC风险(强共识)。
慢性HBV感染治疗适应证见图4。
图4. 慢性HBV感染治疗适应证
(引自讲者幻灯)
2025 EASL乙肝指南关于治疗的推荐意见大部分与我国2022年版指南一致,但关于NAs治疗乙型肝炎停药有新的推荐意见(图5)。
NAs治疗慢性HBV感染停药流程见图5。
图5. NAs治疗慢HBV感染停药流程图
(引自讲者幻灯)
由于2022年有关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因此,我国2022年版指南未推荐②和③,很值得关注。
2024年一项荟萃分析[6]纳入24篇论文共3 732例CHB患者,分析了NAs停药后病毒学复发率、临床复发率和HBsAg消失率:亚洲CHB患者停药时HBsAg水平<100 IU/mL者的HBsAg消失率为28.3%,HBsAg≥100 IU/mL者的HBsAg消失率仅2%(图6)。
图6 2024年荟萃分析24篇论文3732例CHB,停药后HBsAg消失率
(引自讲者幻灯)
针对“对哪些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HCC监测?如何进行HCC监测?”的临床问题,2025 EASL乙肝指南提出的推荐意见与我国《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7]基本一致。
临床问题:急性HBV感染患者应否抗病毒治疗?
成人在急性HBV感染过程中,HBsAg自发清除率高,只要肝脏合成功能无损伤,此种临床情况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强共识)。
2025 EASL乙肝指南推荐意见:急性乙型肝炎伴肝脏合成功能损伤的患者,应使用NAs治疗,并应与移植中心协作管理(LoE 2,强推荐,强共识)。
但我国2022年版指南未提及上述问题,值得补充。
临床问题:对HBsAg阳性孕妇治疗的推荐意见是什么?
2025 EASL乙肝指南推荐TAF和TDF均可用于感染HBV孕妇。我国2022年版指南只推荐TDF用于孕妇预防HBV母婴传播,对于不能用TDF预防的孕妇,可考虑用TAF。但目前循证医学证据较充分,TAF和TDF均可用于感染HBV孕妇及孕期预防母婴传播。
临床问题:治疗HBV/HDV联合感染患者,应考虑什么?
2025 EASL乙肝指南推荐:
HBV/HDV联合感染或重叠感染预后较单独HBV差,发生肝硬化和HCC风险高(图7),因此,HBV/HDV合并或重叠感染时,除进行抗HBV治疗外,应考虑抗HDV治疗。我国2022年版指南未提出相应的推荐意见,值得补充。
图7. HBV/HDV联合或重叠感染疾病进程
(引自讲者幻灯)
据对我国10个省市12家医院3131例HBs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检测抗-HDV IgG和HDV RNA,阳性率分别为0.7%和0.6%[8](表1),特别是内蒙古和新疆等地HBV/HDV流行率相对较高,应引起关注。
表1. 我国10个省市12家医院HBsAg阳性慢乙肝患者抗-HDV IgG和HDV RNA阳性率
(引自讲者会议幻灯)
随着免疫抑制治疗日益增多,预防HBV再活动尤为重要。2025 EASL乙肝指南提出,HBV再活动风险评估和适应证是基于HBV标志物(HBsAg、抗-HBc和HBV DNA),以及计划实施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程序和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疾病(表2)。因此,在开始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应评价患者的HBsAg和抗-HBc状况。
表2.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患者的HBV再活动风险
(引自讲者会议幻灯)
重点推荐:
2025 EASL乙肝指南推荐意见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基本一致。
2025 EASL乙肝指南指出,血清保护率的定义为抗-HBs≥10 IU/L,但针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疫苗接种程序在以下情况下被视为最佳:即最后一剂疫苗接种后1~2个月时,抗-HBs水平≥100 IU/L,这表明对乙型肝炎有长期、可能是终身的保护(强共识)。
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CDC ACIP)的建议不同,2025 EASL乙肝指南采用了更保守的策略,并建议将定义免疫应答的抗-HBs滴度阈值设定为≥100 IU/L,特别是对于那些诸如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HBV后重症风险高的人群,以及感染HBV风险高的人群。其依据如下:
美国CDC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推荐的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保护阈值为≥10 IU/L,其依据是:
2025 EASL乙肝指南提出了以下12个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J Hepatol, 2025, 8:S0168-8278(25)00174-6. DOI: 10.1016/j.jhep.2025.03.018.
[2] Conners EE, Panagiotakopoulos L, Hofmeeister MG, et al. Screening and Testing for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CDC Recommendations - United States,2023[J]. MMWR Recomm Rep, 2023, 72(1):1-25. DOI:10.15585/mmwr.rr7201a1.
[3]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促进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委员会. 成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查、检测及管理专家建议[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24, 14(4):301-309. DOI:10.16505/j.2095-0136.2024.0046.
[4]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促进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委员会.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24, 14(4): 310-316. DOI:10.16505/j.2095-0136.2024.0047
[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22年版)[J]. 中华肝脏病学病杂志, 2022,30(12):1309-1326. DOI:10.3760/cma.j.cn501113-20221204-00607.
[6] Lim SG, Teo AE, Chan ES, et al. Stopping nucleos(t)ide analogue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using HBsAg thresholds: A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4, 12:S1542-3565(24)700516-0.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9.01.010.
[7]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9(3):216-226.. DOI: 10.3760/cma.j.cn501113-20210210-00082.
[8] 刘玉梅, 郭小平, 张慧敏, 等. 我国部分地区慢性HBV感染者HDV感染情况调查[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3, 39(4):795-803. 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4.009.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