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PASL-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年会  » 正文
黄睿副主任医师团队:发现肝性脑病短期再入院预测工具,揭示肝硬化患者再入院风险因素丨APASL 2024
——  作者:    时间:2024-03-31 11:24:30    阅读数: 14

编者按:樱花烂漫,春日正美。第33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24)正于日本京都国际会议中心如火如荼地召开。我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睿副主任医师团队两项研究成果入选大会口头发言(O-1002和O-0966),在此表示祝贺!团队首次证实MELD-Sarcopenia评分和骨骼肌密度与肝性脑病患者的30天再入院显著相关,发现肝性脑病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中国肝硬化患者30天和90天再入院的主要预测因素,这对完善肝性脑病患者临床诊疗、改善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际肝病》特邀团队分享报告精彩内容。
 
 
研究一
MELD-Sarcopenia评分和骨骼肌密度预测肝性脑病患者的短期再入院
 
MELD-sarcopenia Score Predicts Short-term Readmission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O-1002.
 
杨硕1,张琳2,黄睿2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肌少症和肌肉脂肪浸润可反映骨骼肌质量,是肝硬化重要的肝外表现之一。研究发现肌少症和肌肉脂肪浸润与肝性脑病和肝硬化患者长期死亡风险相关。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30天和90天再入院的最常见原因,也与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多项研究表明肌肉质量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住院时间、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等的有效生物标志。但有关肌少症和肌肉脂肪浸润在肝性脑病患者再入院中的预测价值的研究较为有限。因此,本项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肌肉质量对肝性脑病患者短期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本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至2022年期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且入院诊断为肝性脑病的患者。排除信息不完整、在随访期间死亡的患者。从我院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的以下信息:年龄、性别、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肝性脑病分级、基础肝病(酒精或非酒精)、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并发症(肝细胞癌、腹水、静脉曲张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同时收集实验室指标(白蛋白、血清氨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MELD-Sarcopenia评分和腰3椎体(L3)水平CT影像资料(L3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 SMI]、L3骨骼肌密度[skeletal muscle density,SMD]、肌肉脂肪浸润)。
 
选取患者L3的CT影像,测量骨骼肌面积(skeletal muscle areas, SMA),计算SMI,SMI通过将SMA除以患者身高的平方(m2)来计算。使用L3的骨骼肌区域的平均密度计算SMD。肌少症定义为L3 SMI<39 cm2/m2(女性)和<50 cm2/m2(男性)。肌肉脂肪浸润定义为BMI<25 kg/m2患者中为SMD<41 HU,在BMI≥25 kg/m2患者中为SMD<33 HU。MELD-Sarcopenia评分=MELD评分+10.35×肌少症(是1,否0)。
 
123例肝性脑病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性88例(71.5%),平均年龄59.3 ± 10.9岁。55例诊断为肌少症。分别有93(75.6%)、19(15.4%)和11(8.9%)例患者肝脑分级为1,2,3级。肌少症患者中女性更多、BMI更低(21.6 ± 3.0 vs. 25.7 ± 3.7,P=0.001)、MELD-肌肉萎缩评分更高(25.4 ± 7.4 vs. 16.2 ± 6.1,P=0.000)、NLR更高(5.4 ± 8.0 vs. 3.1 ± 2.9,P=0.031)。肌少症患者中,肝脑3级患者比例更高(9 [16.4] vs. 2 [2.9%],P=0.019)。放射学分析显示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肌少症患者具有更高的肌肉脂肪浸润发生率(52 [94.5%] vs. 35 [51.4%],P=0.000)以及较低的SMI(34.6 ± 3.5 vs. 48.7 ± 7.1,P=0.000)和SMD(31.1 ± 6.8 vs. 35.2 ± 6.6,P=0.001)。图1A和1B为有和无肌少症的肝脑患者的CT影像。
 
图1. 肝性脑病患者的腰3水平CT影像分析
 
图1A和1B为有/无肌少症患者,肌肉组织以红色突出显示。图1C和1D为有/无肌肉脂肪浸润患者,高放射密度的骨骼肌区域(33至150 HU)显示为红色,低放射密度的肌肉(?29至32HU)显示为黄色。肌内脂肪区域(-190至-30 HU)显示为蓝色。
 
有87(70.7%)例患者被诊断为肌肉脂肪浸润。肌肉脂肪浸润的患者年龄较大(61.3 ± 10.6 vs 54.4 ± 10.0,P=0.001)、BMI较低(23.1 ± 3.7 vs. 25.9 ± 3.9,P=0.000)。他们的NLR(4.8 ± 6.7 vs. 2.4 ± 2.1,P=0.024)和MELD-肌肉萎缩评分更高(21.9 ± 7.9 vs 17.5 ± 7.3,P=0.024)。肌肉脂肪浸润者具有较低的SMI(38.9 ± 6.3 vs 50.9 ± 9.2,P=0.000)和SMD(30.7 ± 6.0 vs. 39.9 ± 4.5,P=0.000),患肌少症的比例更高(52 [59.8%] vs. 3 [8.3%],P=0.000)。图1C和1D为患和不患肌肉脂肪浸润的患者的CT影像。
 
有10(8.1%)例患者发生30天内再入院。再入院患者的MELD-Sarcopenia评分较高(25.0 ± 6.6 vs. 19.5 ± 7.8,P=0.034),SMD较低(28.3 ± 5.9 vs 33.8 ± 6.9,P=0.01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ELD-Sarcopenia评分(95%CI:1.388 [1.074-1.793],P=0.012)和SMD(95%CI 0.778 [0.610-0.991],P=0.042)与肝性脑病患者的30天再入院相关。
 
本研究首次发现MELD-Sarcopenia评分和SMD与肝性脑病患者的30天再入院显著相关。这表明该评分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工具,或可用于预测肝性脑病患者的再入院风险,从而指导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诊疗。
 
研究二
肝性脑病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肝硬化患者肝病相关再入院风险增加相关
 
Predictors of liver-related readmissions in cirrhotic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0966.
 
张琳1,黄睿1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肝硬化是全球排名第11位的死亡原因。与没有肝硬化的患者相比,肝硬化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并且住院总费用更高。此外,与没有肝硬化的患者相比,肝硬化患者30天和90天内的再入院风险更高。研究报道肝硬化患者的30天再入院率约为26%,中国的数据显示肝硬化患者一年内再入院率约为28.7%。再入院不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挑战,也大大增加了财政负担。影响肝硬化患者再入院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肝硬化病因、肝肾综合征、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癌、Charlson共病指数和肝性脑病等。为了深入了解中国肝硬化患者再入院的预测因素,我们进行了这项回顾性研究。通过更好地理解肝硬化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个性化的照护计划,以改善患者预后并减少其再入院的发生。
 
我们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了一项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中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临床修订(ICD-10-CM)代码K74.100和K74.607确定于2009年1月到2022年12月间在我院入院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排除信息不完整、失访或在首次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收集社会人口学、临床和住院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保险类型、基线肝病(酒精、病毒或其他)、共病(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并发症(肝细胞癌、肝性脑病、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胸水和电解质紊乱)。此外,我们还记录了首次出院时的MELD和CTP评分。
 
1285例因肝硬化住院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分别有72(5.6%)和154(12.0%)例患者分别于30天和90天内再入院。767(59.7%)例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8.9 ± 12.3岁。117(9.1%)例患者没有任何医疗保险。375(29.2%)例患者患酒精性肝硬化。入院时,209(16.3%)、1192(92.8%)和88(6.8%)例患者分别出现了肝性脑病、腹水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平均MELD评分为9.9 ± 5.7。分别有726(59.9%)和219(18.1%)例患者的Child评分为B级和C级。
 
与30天或90天时间内没有再入院的患者相比,发生再入院的患者中男性(30天:52 [72.2%] vs. 715 [58.9%],P=0.016;90天:104 [67.5%] vs. 663 [58.6%],P=0.020)和患有酒精性肝硬化比例较高(30天:35 [48.6%] vs. 340 [28%],P<0.001;90天:64 [41.6%] vs. 311 [27.5%],P<0.001)。此外,在再入院患者中,肝性脑病(30天:27 [37.5%] vs. 182 [15.0%],P<0.001;90天:51 [33.1%] vs. 158 [14.0%],P<0.001)、腹水(30天:72 [100%] vs. 1120 [92.3%],P=0.004;90天:152 [98.7%] vs. 1040 [92.0%],P<0.001)、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0天:29 [40.3%] vs. 168 [13.8%],P<0.001;90天:49 [31.8%] vs. 148 [13.1%],P<0.001)和电解质紊乱(30天:26 [36.1%] vs. 577 [47.6%],P<0.001;90天:61 [39.6%] vs. 542 [47.9%],P< 0.001)的发病率更高。再入院患者的Child分显著高于未再入院患者(30天:P<0.001;90天:P<0.001)。
 
首次入院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容量相关(568,44.2%)、肝功能恶化(285,22.2%)、肝性脑病(101,7.9%)和其他原因(164,12.8%)。30天内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是与容量相关的问题(30,41.7%)、肝功能恶化(12,16.7%)和肝性脑病(11,15.3%)。90天内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是与容量相关的问题(80,51.9%)、肝功能恶化(20,12.9%)和其他原因(15,9.7%)。在30天内再入院的患者中,有33(45.8%)人再次因同一原因入院,另有8(11.1%)人因不同原因再次入院。在90天内再入院的患者中,有77(50.0%)人再次因同一原因入院,另有15(9.7%)人因不同原因再次入院。
 
回归分析显示肝性脑病(30天:OR 3.47,95%CI:1.71~7.04;90天:OR 3.35,95%CI:2.02~5.58)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0天:OR 4.20,95%CI:2.16~8.17;90天:OR 3.69,95%CI:2.23~6.09)是再入院的独立预测因素。糖尿病(90天:OR 1.83,95%CI:1.10~3.05)、腹水(90天:OR 1.87,95%CI:1.17~2.97)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90天:OR 3.36,95%CI:2.01~5.62)也是90天再入院的独立预测因素。首次住院费用(30天:b=0.285,95%CI:0.018~0.551;90天:b=0.302,95%CI:0.002~0.602)和住院时间(30天:b=0.337,95%CI:0.162~0.512;90天:b=0.437,95%CI:0.191~0.683)与再入院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表明肝性脑病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中国肝硬化患者30天和90天再入院的主要预测因素,糖尿病和腹水也是90天再入院的独立预测因素。住院时间和初次住院费用与肝硬化患者的再入院风险呈正相关。及时识别和治疗这些并发症并采取措施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或有助于降低肝硬化患者的再入院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睿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肝病科副主任医师。参与2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全球/全国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主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多次受邀在AASLD、EASL、APASL学术年会进行口头或壁报交流。获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2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年欧洲肝病学会青年研究者奖。担任《GUT》中文版青年编委及Quality of Life Research、BMJ Open、Frontiers in Medicine、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等SCI期刊审稿专家。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