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ASLD-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  » 正文
AASLD中国之声丨唐红教授团队:乙肝、丙肝和脂肪肝领域多项科研成果亮相美肝会
——  作者:    时间:2023-11-17 03:14:40    阅读数: 16

 
编者按
 
2023年11月10日~14日,2023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ASLD2023)在美国波士顿隆重举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红教授团队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领域的多项研究被大会收录,并以壁报的形式参与大会交流,在此表示祝贺!《国际肝病》特此报道,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研究一
HBV编码的微小RNA可抑制FIH-1表达,促进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肿瘤血管生成
 
▲AASLD2023壁报展示(1503-C)
 
HBV-cccDNA可以产生微小RNA(microRNAs),结合靶mRNA,抑制转录后的基因表达。最近报道,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HBV编码的MicroRNA 3(HBV-miR-3)可以控制HBV复制,调节宿主的基因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HIF-1)抑制因子(FIH-1),也称为缺氧诱导因子1亚单位α抑制剂(HIF1AN),使HIF-1α发生羟基化,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转录。有趣的是,在FIH-1的3'非翻译区(3'-UTR)中存在HBV-miR-3的靶序列。唐红教授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HBV-miR-3在促进HBV相关H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研究人员应用茎环逆转录引物定量PCR(stem-loop qPCR),检测HBV-miR-3在HBV相关HCC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生存分析。应用qPCR检测VEGFR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BV-miR-3的相关性。应用HBV-miR-3 gomir(agomir是经过特殊化学修饰的miRNA激动剂)转染HepG2细胞,应用HBV-miR-3 antagomir(antagomir是经过特殊化学修饰的miRNA拮抗剂)转染HepG2.2.15细胞,检测FIH-1、HIF-1α和VEGFA的表达水平。建立HepG2/HepG2.2.15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模型,分析转染HBV-miR-3 gomir的HepG2细胞或转染HBV-miR-3 antagomir的HepG2.2.15细胞对HUVEC管道形成(细胞在生物体内形成管状结构的过程,通常与血管生成和生长有关)的影响。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法,对HBV-miR-3靶向FIH-1 mRNA 3'-UTR的结合位点和核酸序列进行验证。应用HepG2和HepG2.2.15细胞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向肿瘤中注射HBV-miR-3 agomir和antagomir,分析FIH-1、HIF-1α、VEGFA和VEGFR2的表达。
 
结果,HBV-miR-3表达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VEGFR2和FIH-1显著相关,表明HBV-miR-3可能参与HBV相关HCC的血管生成。在体外,HBV-miR-3 agomir抑制HCC细胞FIH-1表达,促进HIF-1α和VEGFA表达,导致HUVEC管道形成增加。HBV-miR-3 antagomir诱导HCC细胞FIH-1表达,抑制HIF-1α和VEGFA表达,导致HUVEC管道形成减少。这些结果表明,HBV-miR-3通过上调HIF-1α/VEGFA表达,影响HBV相关HCC的血管生成,荧光素酶活性测定也证实了HBV-miR-3与FIH-1 mRNA 3'-UTR的结合位点。通过小鼠荷瘤模型,也对HBV-miR-3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进行了验证。由此可见,HBV-miR-3通过靶向FIH-1 mRNA的3'–UTR,促进血管生成信号,调节HBV相关HCC的血管生成。
 
上述研究表明,HBV-miR-3通过对FIH-1转录后的抑制,促进HBV相关HCC的血管生成,可能是HBV促进HBV相关HCC血管生成的新机制。
 
研究二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国HCV感染患者安全有效
 
▲AASLD2023壁报展示(1868-A)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是治疗慢性HCV感染患者的高效泛基因型复合片剂抗病毒药物,但关于SOF/VEL治疗中国西南地区慢性HCV感染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真实数据仍然很少,该地区的HCV基因型(GT)多样,特别是HCV基因3型(GT3)的感染比例很高。该项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纳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就医治疗的慢性HCV感染成人患者,不限HCV基因型,并且包括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或合并HIV/HBV感染的患者。应用SOF/VEL(400/100 mg)单片药物方案,每天1次,治疗12周,联合或不联合应用利巴韦林(RBV),是否联合应用RBV,取决于患者GT3感染、肝硬化和肝功能不良的情况。完成治疗12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的评估(定义为停止治疗12周后,HCV RNA低于15 IU/mL),对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也进行评估。
 
结果,研究纳入452例患者,HCV基因型分布为:GT1占40.3%(182/452),GT2占7.3%(33/452),GT3占37.4%(169/452),GT6占11.3%(51/452),不确定GT占3.8%(17/452),有36.7%(166/452)的患者应用了RBV。
 
所有患者的总体SVR12率为99.1%(448/452),HCV GT3b感染患者、肝硬化或HCC患者以及合并HIV/HBV感染患者的SVR12率分别为99.2% (130/131), 99.4% (162/163),和97.6%(40/41),接受RBV联合治疗患者的SVR12率为98.8%(164/166)。在接受RBV联合治疗的患者中,68.7%(114/ 166)为HCV GT3b感染,40.4%(67/166)为肝硬化患者,7.2%(12/166)合并HBV/ HIV感染。
 
应用SOF/VEL ± RBV治疗后,从基线到SVR12的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根据ALBI评分=0.66×lg总胆红素(μmol/L)-0.085×白蛋白(g/L),将肝功能分为3个等级:≤-2.60为1级,-2.60 ~ -1.39为2级,>-1.39为3级]显著下降(-2.91对比-3.11,P< 0.001),表明肝功能好转,同时,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的FIB4指数(基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小板计数和患者年龄)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也显著下降[分别为3.67对比2.81(P=0.004)和1.42对比0.72(P<0.001)]。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3-5级不良事件。
 
上述研究表明,尽管纳入较高比例的HCV GT3b感染、肝硬化、HCC或合并HIV/HBV感染患者,SOF/VEL±RBV用于治疗中国西南地区慢性HCV患者的效果非常显著,并且耐受性良好。
 
研究三
CircZBTB46通过调节miR-326/FGF1/AMPK信号轴,可以减轻NAFLD
 
▲AASLD2023壁报展示(2286-C)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有限,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环状RNA(circRNA)在NAFLD中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但其背后的机制尚未阐明。唐红教授研究团队对circZBTB46通过调控miR326/FGF1/AMPK信号通路在NAFLD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探讨。
 
研究人员对3名健康对照、3名NAFLD患者和3名NASH患者的肝组织进行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鉴定差异表达的circRNA。体内研究采用西方饮食喂养的小鼠作为NAFLD动物模型,体外研究采用游离脂肪酸处理的LO2细胞作为NAFLD细胞模型。应用miRanda和TargetScan预测circRNA-miRNA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RNA免疫沉淀和RNA pull-down实验对相互作用进行验证。应用qRT-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应用ELISA法测定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应用油红O和BODIPY 493/503染色检测脂质沉积。
 
结果,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环状RNA,命名为circZBTB46,它由ZBTB46基因产生,在NAFLD患者以及体外和体内NAFLD模型中均表达下调,过表达CircZBTB46显著降低肝脏脂质沉积和甘油三酯分泌。从机制方面,circZBTB46通过调控circZBTB46/miR-326/FGF1途径延缓NAFLD进展。miR326在NAFLD中上调,通过与FGF1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来抑制FGF1的表达,导致肝脏脂质沉积。CircZBTB46通过海绵miR-326海绵以拮抗miR326对FGF1/AMPK的抑制作用,促进FGF1的表达,从而减轻肝脏脂质沉积。
 
上述研究表明,circZBTB46-miR326-FGF1/AMPK信号轴在NAFLD中具有重要作用,CircZBTB46通过调节miR-326/ FGF1/AMPK信号轴,可以减轻NAFLD;探讨circZBTB46在NAFLD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可望为该病的无创性诊断提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Chen H, Cao D, Tang H. Hepatitis B Virus-Encoded MicroRNA (HBV-miR-3) Promotes Tumor Angiogenesis in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ia FIH-1. AASLD 2023. Poster 1503-C.
 
[2] Wang J, Du L, Zhang D, et al. Real-life study on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ofosbuvir (SOF)-based antiviral agents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patients in China. AASLD 2023. Poster 1868-A.
 
[3] Zeng Q, Liu CH, Jiang W, et al. CircZBTB46 alleviat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by targeting miR-326/FGF1/AMPK axis. AASLD 2023. Poster 2286-C.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