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中国之声丨曾昭冲教授:“提效减负”——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
——  作者:    时间:2023-07-14     阅读数: 16

编者按: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作为新型的放射治疗技术,已经在肝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它不仅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减少了肿瘤引起的远处转移,同时也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然而,如何使SBRT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有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在第十三届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会议(The Asia-Pacific Primary Liver Cancer Expert Meeting,APPLE 2023)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教授团队有两项研究分别入选大会口头报告和壁报,他们在提高SBRT的疗效、降低放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引发了现场的广泛关注。本刊特邀请曾昭冲教授对这两项研究进行了分享。
 
 
研究一 
不同放疗分割模式对肝细胞癌患者外周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预后价值
 
研究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疗(RT)是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可获得较高的局控率。放疗除通过使DNA损伤、断裂直接杀死肝癌细胞外,还具有系统免疫调节作用。一方面,放疗增强了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提高了抗肿瘤免疫能力,但另一方面,放疗也会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减弱抗肿瘤免疫应答,与HC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故降低RT诱导的淋巴细胞减少症(RIL)发生率就尤为重要。我们团队回顾性比较了SBRT和常规分割放疗(CFRT)对TLC及其亚群的影响,并分析RIL与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RT的137例HCC患者(除外远处转移、双肿瘤、随访<6个月、放疗前1个月内接受其他局部治疗等的患者)。收集患者RT前1周内、RT结束后第1天和2个月时相关指标;比较SBRT和CFRT对HCC患者TLC和淋巴细胞各亚群水平的影响;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总生存(OS)的预后因素。
 
研究结果
 
入组患者中接受SBRT者84例,接受CFRT者53例。总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80.0%和55.0%。其中,SBRT组:93.0%和77.6%;CFRT组:66.0%和38.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4.5 cm、门静脉癌栓、多发病灶以及放疗后CD4+T细胞数<231个/μL、CD8+T细胞数<179个/μL是HCC患者不良OS的预后因素(图1)。
 
图1. 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多发病灶以及放疗后CD4+T和CD8+T细胞数是HCC患者不良OS的预后因素
 
SBRT和CFRT均可降低TLC,但接受CFRT者70.0%出现严重RIL(<0.5×109/L),而SBRT后仅有23.0%的患者出现严重RIL。二元logistics分析显示分割次数是RIL的独立因素。接受SBRT的患者在治疗后1天及2个月后TLC及其亚群水平均高于接受CFRT者(P<0.05,图2)。
 
图2. 接受SBRT或CFRT的患者在治疗后1天及2个月后TLC及其亚群水比较
 
对于SBRT组而言,OS>2年的患者与OS<2年的患者相比,CD4+T细胞和CD8+T细胞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图3)。
 
图3. 接受SBRT后不同预后的患者CD4+T和CD8+T细胞水平的差异
 
研究结论
 
放疗后淋巴细胞减少是HCC患者临床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选择适当的放疗方案和技术如SBRT,可能是降低RIL发生率的关键。
 
研究二 
CircRNA-0033351的沉默可抑制肝癌放疗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风暴
 
研究背景
 
RT是肝癌综合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RT引起的放射性肝损伤(radiation-induced liver disease,RILD)是肝脏RT最主要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之一。研究表明,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可能是缓解RILD的主要策略。传统的二维(2D)培养模型属于单层体外生长系统,只允许细胞在聚酯或玻璃平面上生长,不能准确地模拟体内丰富的环境和复杂的过程。因此,简单快速的2D培养模型限制了对细胞在慢性肝病(如肝损伤或肝纤维化)中所起作用的观察。而三维(3D)细胞培养技术,更准确地模拟了细胞在体内的微环境,如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逐渐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胞科学研究中。
 
环状RNA(circRNAs)是一类具有特殊环形结构的非编码RNA分子。目前研究表明circRNAs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ircRNAs比线性核酸分子作为靶点的优势在于:不但具有高度保守性、组织特异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望成为新型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标。然而,circRNAs在RILD发展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前期通过circRNA二代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实验,筛选鉴定出circDYNC1H1是RILD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分子。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细胞免疫荧光、核质分离实验验证了circDYNC1H1的环状结构及细胞定位。后续通过3D球体模型、细胞活性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验、生物数据库预测、双荧光素酶实验、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western blot实验等探索了circDYNC1H1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
 
该项研究发现,circDYNC1H1是一类共价闭环的RNA,位于第14号染色体上,含有12个外显子,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此外,随着放疗后时间的推移,circDYNC1H1的表达明显升高。在体外的3D球体模型细胞实验中,下调circDYNC1H1后显著降低了LX-2细胞的活力,并减少了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如IL-1β、IL-6、IL-8、IL-17及TNF-α。此外,作者通过多个数据库和细胞回复实验证明了在放疗后LX-2细胞形成的3D球体模型实验中,miR-708-5a可以部分逆转circDYNC1H1对促炎因子释放的作用。
 
图4. CircDYNC1H1竞争性结合microRNA-708-5p,通过ZEB1介导的Wnt/β-catenin 相关通路调控RILD的发生发展示意图
 
研究结论
 
该研究成功构建了LX-2细胞的3D球体模型。本研究发现通过沉默circDYNC1H1来减轻放疗引起的RILD,为临床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目前该研究还在继续进行中。作者将结合更多的体内外实验进一步探索该circDYNC1H1的机制及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
 
1. Yuan Zhuang, Ping Yang, Yi-xing Chen, Shi-suo Du, Zhao-chong Zeng. Effects of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versus Conventional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on Circulating Lymphocyt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PPLE 2023 Abstract PE-88
 
2. Hao Niu, Li Zhang, Zhao-Chong Zeng. Silencing of CircRNA-0033351 Represses Hepatic Stellate Cells Activation and Cytokine Storm Induced by Radiation Therapy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APPLE 2023 Abstract OP-22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