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EASL-欧洲肝脏研究协会年会  » 正文
EASL中国之声丨王文世教授团队:丁肝与戊肝3项最新研究成果入选大会交流
——  作者:    时间:2023-06-23 08:12:42    阅读数: 14

 
丁型肝炎(丁肝)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可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联合或重叠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DV后,约90%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发生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等不良结局风险增加。由于以往对HDV的流行率和疾病负担被普遍低估,使得这一疾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急性肝炎的主要病因,目前尚无特定的抗病毒药物。
 
第58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EASL2023)暨2023年EASL大会(EASL Congress 2023)上,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免疫与代谢重点实验室王文世教授团队有3项最新研究摘要被收录。《国际肝病》第一时间整理,带您领略团队在丁肝与戊肝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追溯丁型肝炎病毒的起源和进化动力学
 
 
研究背景和目的
 
HDV的慢性感染可导致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虽然在40多年前就被发现,但HDV的起源和进化仍不清楚。作为HBV的卫星病毒,人们很少了解HDV和HBV之间是否存在共同进化和共同迁移的关系。这项研究旨在绘制HDV在地理上和时间上的进化动态图。
 
研究方法
 
采用贝叶斯联合分析方法,分析HDV和HBV的亲缘关系、起源时间、最快速传播期、起源地区和传播路径。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HDV和HBV的起源时间及其快速传播期在时间线上相隔较远。具体而言,HDV在人群中传播最早可追溯到1280年,并在1810年到1920年进化形成八个基因型,而HBV在人群中传播最早可追溯到23700年前,在1100年前完成8个基因型的进化。此外,HDV起源于南美洲,主要通过中亚地区传播到全球,而HBV起源于欧洲,主要通过非洲和东亚地区传播。两种病毒在时间和地理空间的传播路线图均不相同。尽管如此,HDV呈现出显著的地理隔离特点。HDV对HBV基因型的适应性和对人类谱系的适应性都有助于HDV进化和分支形成。
 
研究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HDV的起源和演变过程。HDV和HBV的起源和传播在地理和时间上是不同的。这意味着HDV和HBV不具有共同进化和共同迁移的关系。然而,HDV的遗传多样性是由多因素驱动的,包括HBV基因型和人类谱系。该研究对解析HDV在全球的独特分布特征提供了依据。
 
*该研究获得“EASL Congress 2023 - Full Bursary Award”和“EASL Congress 2023 - Best Poster Presentation Award”两项大奖。
 
02
HDV不同基因型L-HDAg C-端区域调节HDV生命周期及HDV对Lonafarnib的治疗反应
 
 
研究背景和目的
 
HDV属于丁肝病毒科丁肝病毒属,为圆球状,呈20面体,直径约36 nm,为RNA病毒,其外膜为HBV表面抗原,内部为丁肝抗原(HDAg)与HDV RNA,基因组全长1680碱基对。HDV有8个基因型,作者先前已报道基因型1-8的不同生命周期动力学特征(J Hepatol. 2021 Aug;75(2):311-323.)。
 
HDV主要有8个复制环节:①HDV吸附并进入肝细胞;②在肝细胞核内复制;③HDV抗原基因从肝细胞核进入内质网并翻译成大小HDAg(S-HDAg和L-HDAg蛋白);④S-HDAg进入肝细胞核促进HDV复制;⑤L-HDAg异戊烯化;⑥L-HDAg抑制病毒复制;⑦病毒组装;⑧病毒从肝细胞释放。
 
根据HDV复制循环,目前研发的抗HDV新药主要针对以下3个靶点:①进入抑制剂,如Bulevirtide等;②戊烯化抑制剂(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剂)如Lonafarnib等;③核酸多聚体,可抑制HDV进入肝细胞、抑制HDAg异戊烯化及HDV从肝细胞释放。
 
其中,C-端延伸是L-HDAg和S-HDAg的唯一区别,使L-HDAg能够抑制HDV复制,但也介导了HDV组装,因此是Lonafarnib的天然药物靶点。引人注目的是,这些残基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很大。这项研究探索了L-HDAg的不同C-端在HDV生命周期中的作用以及HDV对Lonafarnib的治疗反应。
 
研究方法
 
作者构建了表达嵌合或突变L-HDAg的构建体和HDV反式互补系统,对L-HAD C-端区域在HDV的复制和病毒组装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
 
研究结果
 
HDV基因型1-8的L-HDAg的C-端,尽管差异很大,但抑制HDV复制和支持病毒组装的作用相似。C-端的脯氨酸和疏水残基以及异戊烯化位点支持HBV包膜HDV。相反,异戊烯化位点,而不是脯氨酸和疏水残基,有助于L-HDAg的反式抑制功能。该发现解释了Lonafarnib对HDV的双重作用模式:①阻断HDV病毒粒子组装;②通过抑制L-HDAg异戊烯化促进细胞内HDV复制。上述作用均特异性靶向HDV的L-HDAg,而不是通过对宿主异戊烯化蛋白的脱靶效应。
 
研究结论
 
L-HDAg不同的C-端本身并不是HDV 基因型1-8具有不同动力学的潜在原因。在HDV包膜期间,L-HDAg的异戊烯化位点和疏水残基可能与S-HBsAg的疏水C-端端发生疏水相互作用,而脯氨酸可能将C-端延伸出L-HDAg以促进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这些发现对我们深入了解HDV的独特生命周期和指导临床Lonafarnib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该研究获得“EASL Congress 2023 - Full Bursary Award”奖。
 
03
miR-26a靶向USP15,通过增强RIG-I介导的I型干扰素应答强力抑制戊型肝炎病毒复制
 
 
研究背景和目的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非包膜、正股、单链RNA病毒,直径为27~30 nm,隶属于肝病毒科的正肝病毒。HEV有8种基因型。HEV基因型1和2仅限于人类,而基因3和4型主要引发人畜共患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引发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抗HEV药物。作为宿主天然抗病毒反应的关键组成部分,小分子非编码RNA可作为一种新的抗HEV策略。然而,调节HEV生命周期的关键miRNAs仍不清楚。
 
研究方法
 
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法测定IFN-β启动子活性。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分别测定IFN-β、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和USP15的mRNA水平或HEV RNA的相对水平。USP15、RIG-I、IRF3和HEV ORF2的蛋白水平通过免疫印迹或免疫荧光测定法(IFA)验证。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和免疫印迹分析,确定USP15和IFN信号通路关键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或泛素化水平。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miR-26a通过特异性抑制USP15的表达而抑制HEV的复制。分子机制研究表明,USP15直接与视黄酸诱导型基因I(RIG-I)相互作用,去泛素化K63连接的RIG-I,从而负调节I型干扰素(IFN)信号。相反,miR-26a通过下调USP15,促进RIG-I K63泛素化以增强I型IFN抗病毒反应,使其具有抗HEV病毒活性。有趣的是,I型IFN反应的激活可以抑制miR-26a的表达,作为一个内在的负反馈环来维持平衡的激活信号。
 
研究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抗HEV miRNA,并阐明了其抗病毒作用方式。miR-26a可能成为抗HEV感染的潜在抗病毒药物。
 
参考文献:
 
1. Wang Wenshi et al. Dat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dynamics of hepatitis D virus.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3 vol. 78(S1) | S100–S1212.Top-111
 
2. Wang Wenshi et al. The divergent C-terminus of L-HDAg regulates the dynamic life cycle of HDV and the responses to lonafarnib treatment.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3 vol. 78(S1) | S100–S1212.FRI-232
 
3. Wang Wenshi et al. miR-26a targets USP15 to robustly suppress hepatitis E virus replication via the enhancement of RIG-I-mediated type I interferon respon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3 vol. 78(S1) | S100–S1212.FRI-234
 
 
专家简介
 
王文世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青年)入选者,江苏特聘教授。在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获博士学位,并先后以博士后和EASL Sheila Sherlock Fellow身份在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基础与转化应用研究,包括乙肝病毒(HBV)与丁肝病毒(HDV)共感染、戊肝病毒(HEV)感染的致病机制、机体免疫应答与炎症发生发展、从宿主免疫与代谢这一创新角度发掘新型抗病毒药物和靶点。先后获得荷兰皇家微生物学会(KNVM)Kiem Award,荷兰消化学会(NVGE)年度最高科研奖(1st Prize NVGE Gastro-intestinal Research Award),入选荷兰消化学会官方期刊“DDD NEWS”封面人物(2019)。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洲肝病学会Sheila Sherlock Fellowship、欧盟微生物学会联盟(FEMS)基金等国内外基金共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Trends in Microbiology,Science Signaling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5篇(累计影响因子IF>150)。目前担任江苏省医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徐州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学术任职。
 
会场花絮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