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ASLD-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  » 正文
AASLD热评丨韩涛教授:优势互补,序贯性非侵入性方案提高NASH所致进展期纤维化诊断准确性、降低肝活检率
——  作者:    时间:2021-03-30 04:41:26    阅读数: 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前提。肝穿刺活检一直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导致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限,因此,非侵入性无创诊断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上述无创方法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的评估效能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2020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期间,Jerome Boursier等学者报告了一项多中心探索性研究数据,初步结果表明:采用序贯非侵入性诊断策略有助于提高NASH所致进展期纤维化的准确性,降低患者的肝活检率。《国际肝病》特此邀请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韩涛教授团队对该项研究进行点评。
 
研究概述:
 
研究者筛查分析了来自一项正在进行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REGENERATE研究)且具有肝组织学资料的患者。采用5种不同的非侵入性方法(NITs)依据文献报告的阈值来判断NASH是否存在进展期肝纤维化,上下阈值之间的患者被认为纤维化程度不确定。这5种评估方法分别是: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APRI),增强肝纤维化评分(ELF),Fibrosis-4指数(FIB-4),NAFLD纤维化评分(NFS)以及瞬时弹性成像(TE)。采取三种评估策略:单一非侵入性方法;2项方法同时进行方案(NFS + ELF,FIB-4 + ELF,NFS + TE,FIB-4 + TE)以及2项方法序贯进行方案(如果首次检测结果不确定,则进行第2项检测,NFS→ELF,FIB-4→ELF,NFS→TE,FIB-4→TE)。
 
研究发现4133例患者,平均年龄54.2岁,基线肝活检发现不同纤维化程度比例分别为F0:15.5%;F1:27.2%;F2:21.2%;F3:29.6%;F4:6.5%。其中96%有FIB-4、NFS和APRI值,41%有TE值,28%有ELF值。在单一诊断方案中,FIB-4、NFS和APRI阈值上限提示进展期肝纤维化的特异性分别为97%、94%和86%。ELF和TE低阈值提示早期纤维化的灵敏性分别为100%和88%。2项(NITs)方法同时进行评估的方案,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纤维化程度不确定,而2项(NITs)方法序贯进行评估方案,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了分期误差。
 
由此作者认为,采用序贯性非侵入性方案诊断NASH所致进展期纤维化的准确性高,可以降低患者的肝活检率;且该研究纳入的样本量大,也无特殊入排标准,更能代表临床实际情况。
 
点评:
 
各种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诊断方法,例如APRI、ELF、FIB-4、NFS及TE,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其评估纤维化程度的准确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上述方法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及局限性。该研究通过对具有肝组织学证据的多中心NASH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了采用单一、2项非侵入性方法(NITs)同时或序贯检测三种策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结果发现序贯策略可以提高进展期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分期误差,从而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肝活检率。此项研究对于临床合理选择并组合无创评估方法具有很好的启迪。今后有必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或评估该序贯策略在不同人群中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专家简介


 
韩涛,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南开大学及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肝病等内科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在肝衰竭、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防治、肝癌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兼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及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组长、全国疑难与重症肝病协作组副组长、天津市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分会常委等,为国内外十余种专业期刊编委,参与国内肝病领域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制定,获首批天津市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先后承担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作为单位负责人先后承担10余项国内、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教材及专著10余部,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6项。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标签: 新知 肝纤维化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