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ASLD-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  » 正文
AASLD中国之声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多项研究亮相第70届美肝会
——  作者:    时间:2019-11-19 04:49:24    阅读数: 312


我国自主研制乙肝新药GLS4的有效性、安全性获进一步验证[1]
 
GLS4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核心蛋白变构调节剂类乙肝新药(class I),可干扰乙肝病毒(HBV)核衣壳的组装。较高的稳态谷浓度与较高的抗病毒活性有关。GLS4 的平均谷浓度为 519 ng/mL(队列A:BID给药)和719 ng/mL(队列B:TID给药),约为血清调整后EC90的9和13倍(55.8 ng/mL)。在伴或不伴ALT复燃受试者中均可观察到 HBsAg 和 HBeAg 降低。
 
此外,细胞因子(例如IFN-γ,TNF-α,MIP)的瞬时增加可能与免疫激活和增强的抗病毒作用有关。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是病毒突破(DNA从最低点增加 > 1 log)的主要原因。病毒突破之前可观察到GLS4的谷浓度降低,突破组和未有突破组的平均最低谷浓度分别为380 ng/mL 和599 ng/mL。
 
安全性分析显示,基线ALT水平较高的患者在治疗中更加容易出现ALT flare,但是也伴随着更好的抗病毒疗效。发生ALT flare的患者耐受性良好,白蛋白、PT或胆红素无明显变化。综上,GLS4 在慢乙肝患者中具有多重抗病毒作用。
 
NASH治疗研发新药ZSP1601首次人体试验成功[2]
 
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范围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的发病率约为25%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其发生率也在迅速增长,我国大中城市中NAFLD的发病率高达20%。NAFLD是目前除病毒性肝炎以外引起肝脏损害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有10%~30%的患者可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目前尚无有效治疗NASH的药物上市。
 
ZSP1601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泛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为I类新药,其可通过有效抑制磷酸二酯酶进而降低TNF-α水平,最终达到治疗NASH的目标。此前在临床前体内及体外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研究结果均支持ZSP1601进一步的临床开发。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于2018年1月至12月间开展了ZSP1601首次人体试验,考察了ZSP1601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显示ZSP1601在健康受试者中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为将来在患者中开展试验提供了剂量选择的依据,为后续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ZSP1601的Ib期试验将于近期启动。
 
可洛派韦联合索磷布韦泛基因型方案治疗中国慢性丙型肝炎:一项单臂、开放标签、III期试验[3]
 
我国慢性丙型肝炎基因型分布具有很明显的地理差异,迫切需要一种医疗支付系统能负担的泛基因型治疗方案。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多中心III期试验对泛基因型非结构蛋白5A(NS5A)抑制剂可洛派韦联合索磷布韦治疗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研究纳入初治和干扰素经治(不超过10%)患者,包括合并进展性肝纤维化(F3)或代偿性肝硬化(F4)患者(F3和F4患者不超过20%),接受统一的可洛派韦60 mg联合索磷布韦400 mg治疗,每日一次,连续12周。主要疗效终点为停药后12周时的持久病毒学应答率(SVR12)。
 
该研究在19家中心共筛选435例患者,共入组371例患者(男性占51%,年龄47±11岁);基因型分布如下:1a亚型0.5%,1b亚型48%,2型26%,3a亚型6%,3b亚型7%,6型12%;51例(14%)合并F3,39例(10.5%)合并F4;39例(10.5%)为干扰素经治。各亚组SVR12数据见表1。
 
表1.全分析集和亚组SVR12
 
aHCV RNA定量下限 = 15 IU/mL;bClopper-Pearson确切概率法;c以肝活检(证据优先)和/或肝纤维扫描进行肝纤维化分期;d2例患者随访脱落,1例患者依从性不佳,失访或停止治疗时实现病毒学应答;n/a,不适用。
 
10例(2.7%)发生病毒学复发,停药后4周和12周分别有8例(2.2%)和2例(0.5%);2例(0.5%)随访脱落,治疗中均实现应答。351例实现SVR12的患者在停药后24周延长随访,350例实现SVR24,1例(初治、6e亚型、F2)病毒学复发。预存和/或持续存在的NS5A耐药相关替换(RAS)包括1b亚型Y93H(n=1)和2a亚型L31M(n=4),未发现NS5B RAS S282T;未能对1a亚型、3型和6型进行测序。未发生频率≥5%的不良事件(AEs),最常报告的(≥3%)AEs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和乏力;绝大多数AEs为轻中度和一过性,无需药物干预。12例患者发生严重AEs,与试验药物无关。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基因1型、2型、3型和6型HCV慢性感染患者(包括合并进展性肝纤维化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洛派韦联合索磷布韦泛基因型方案SVR高,且安全性良好。
 
YY1 非编码区变异可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4]
 
代谢异常可导致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 非编码的小RNA(microRNA)已被证实参与脂肪肝、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生发展。牛俊奇、高沿航教授团队在研究中发现YY1(Yinyang1)基因3’UTR区(rs189061079)变异存在于大部分的拉美人群中,这一突变导致了miR-193a-5p不能和相应位点结合,削弱了miR-193a-5p对YY1的抑制作用,YY1表达增加。
 
 YY1是一个转录因子,可以结合在miR-23b, miR-27b 和miR-24所在基因簇的启动子上,正向促进了miR-23b/27b/24的表达水平升高。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INSR)是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也是miR-23b/27b/24共同作用的靶基因,受到miR-23b/27b/24共同抑制后, INSR表达水平下降,进而导致INSR-mTORC-AKT轴表达下降,其下游的甲基化转移酶3a蛋白水平下降。糖异生基因的甲基化减弱,活性增加,促进了糖异生,导致了血糖升高及肝脂肪增加。
 
该项研究发现了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又一个可能机制。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可查看)
 
1.Hong Zhang, Junqi Niu, Hua Yan Ding, et al.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ls4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2019 Abstract: 688
 
2.Cuiyun Li, Hong Zhang, Xiaoxue Zhu, et al. Tolerability,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Novel Pde Inhibitor Zsp1601 In Healthy Subjects: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First-In-Human Single-Dose, Multiple-Dose Escalation And Food Effect Study. AASLD 2019 Abstract: 2314
 
3.Yanhang Gao, Junqi Niu, Fei Kong, et al. Pan-Genotypic Regimen of Coblopasvir Plus Sofosbuvir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in China: A Single-Arm,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AASLD 2019 Abstract: 1647
 
4.Xiaomei Wang, Ningning Liu, Guisheng Song, et al. A Non-Coding Variant within Yy1 Promotes the 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n Latinos by Modulating MicroRNA-193a-5p-YY1-microRNA-23b/27b/24-INSR AXIS. AASLD 2019 Abstract: 107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