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EASL-欧洲肝脏研究协会年会  » 正文
EASL2019中国之声丨南京鼓楼医院吴超教授团队:慢乙肝及肝纤维化/肝硬化五项成果入选大会交流
——  作者:    时间:2019-04-14 06:45:25    阅读数: 577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科在吴超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以病毒性肝炎为研究重点的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复合型研究团队。第54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EASL2019)暨国际肝病大会(ILC 2019)于4月10~1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期间,该团队共有五篇壁报入选参加交流,带来了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及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内容丰富,现对相关内容进行报道。
严晓敏副主任医师(右)和陈雨欣博士(左)在EASL/ILC2019现场
 
研究1、HBeAg阴性CHB患者与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差异血清HBeAg的状态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然而,目前仍不清楚血清HBeAg的状态与CHB 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是否相关。吴超教授团队的黄睿、王健博士等通过倾向性评分(PSM)的方法,探讨血清HBeAg状态与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炎症程度的相关性。
 
研究回顾性地纳入2008年至2018年间接受肝脏病理学检查且未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618例。按照1:1的比例采用倾向性评分调整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CHB患者间的不平衡因素。
 
通过倾向性评分共匹配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CHB患者各194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前,HBeAg阴性CHB患者(n=304)的肝纤维程度显著高于HBeAg阳性CHB患者(n=314)(P=0.003)。然而,两组患者的肝组织炎症程度无明显差异(P=0.096)。倾向性评分匹配后,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纤维程度仍显著高于HBeAg阳性CHB患者(P=0.004),而两组患者的肝组织炎症程度仍无明显差异(P=0.064)。
 
该项研究表明HBeAg阴性CHB患者的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而炎症程度无明显差异,提示HBeAg阴性CHB患者可能更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摘要标题:
 
HBeAg negative CHB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liver fibrosis than HBeAg positive CHB patients: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alysis (摘要编号:THU-103)
 
研究2、HBeAg状态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血清HBeAg状态与慢性乙型肝炎(CHB)疾病预后关系密切。然而,血清HBeAg状态是否与乙肝肝硬化(CHB-LC)患者的长期预后有关仍然缺乏足够的证据。
 
吴超教授团队的黄睿、王健博士等采用倾向性评分来研究HBeAg状态对CHB-LC患者长期结果的预后的影响。研究共回顾性地纳入2011年至2017年398名CHB-LC患者,并随访了患者肝病相关死亡的发生。为了调整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CHB患者之间的组间不平衡因素,使用倾向性评分进行1:1匹配。针对CHB-LC肝病相关死亡的风险进行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
 
倾向评分匹配后,每组最终纳入77名患者。在倾向评分匹配之前,HBeAg阳性CHB-LC患者和HBeAg阴性CHB-LC患者之间肝脏相关死亡率无显著差异(8.2%对比14.9%,P=0.094)。然而,在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1(IQR,17.7~50.1)个月,在随访周期内HBeAg阴性的CHB-LC患者肝病相关死亡率(26.0%)显著高于HBeAg阳性的CHB-LC患者(9.1%,P=0.019)。此外,在倾向评分匹配后,HBeAg阴性状态(HR,2.859;95%CI 1.207~6.770;P=0.017)与CHB-LC患者肝脏相关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在调整其他预后变量后,仍发现HBeAg阴性状态与CHB-LC患者的较高死亡率(HR,3.032;95%CI 1.232~7.460;P=0.016)相关。
 
该研究基于倾向性评分发现,HBeAg阴性状态是CHB-LC患者长期肝病相关死亡的独立风险因子。
 
摘要标题: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HBeAg status on the long-term outcom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related liver cirrhosis: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alysis(摘要编号:SAT-145)
 
研究3、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可作为乙肝肝硬化预后判断的新指标准确地预测乙肝肝硬化(CHB-LC)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长期预后对于指导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研究发现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可以预测肝细胞癌患者的长期预后。
 
吴超教授团队的黄睿、王健博士联合苏州第五人民医院的朱传武教授等回顾性地纳入了398名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在南京鼓楼医院和苏州第五人民医院诊断为CHB-LC的患者。评价ALBI评分在预测CHB-LC的严重程度和长期预后方面的表现,并与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终末期肝病(MELD)评分模型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发现ALBI评分随CHB-LC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与CTP评分、MELD评分呈正相关。通过多变量Cox分析发现,ALBI是CHB-LC患者肝脏相关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s)分析显示,在预测CHB-LC患者2年,3年,4年,5年和总体死亡率方面,ALBI评分(0.756、0.745、0.739、0.767和0.765)优于MELD评分(0.655、0.629、0.641、0.636和0.677,P<0.05),并与CTP评分相当(0.785、0.766、0.768、0.772和0.793,P>0.05)。然而,在预测1年死亡率方面,三种模型中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差异。在中位随访33.9个月中,ALBI评分较低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ALBI评分较高的患者(P<0.05)。在CTP A级和B级亚组中观察到类似的结果。
 
该研究发现,ALBI评分这一简单的指标能较好地评估中国CHB-LC患者的严重程度并预测长期预后,ALBI评分的预后预测作用优于传统的MELD评分。
 
摘要标题:
 
Albumin-Bilirubin (ALBI) as a simple prognostic scor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related liver cirrhosis(摘要编号:SAT-143)
 
研究4、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作为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新指标目前缺乏简单、可靠的非侵入性指标来预测乙肝肝硬化(CHB-LC)的预后。吴超教授团队的黄睿、王健博士等联合苏州第五人民医院朱传武教授及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Mindie H. Nguyen教授团队,采用常规实验室参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白蛋白建立新的指标以预测CHB-LC的肝脏相关死亡风险。
 
研究回顾性地纳入了三个医疗中心的CHB-LC患者,包括由来自中国两个医疗中心(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苏州第五人民医院)的398名CHB-LC患者作为推导队列和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198名CHB-LC患者作为验证队列。这些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9.8(IQR 22.8~62.1)个月。采用多元回归用于确定独立的预测因子,使用Kaplan-Meier分析评估患者的预后。
 
研究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白蛋白(P<0.001)是推导队列中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CHB-DCC)的独立预测因子,故建立RDW与白蛋白比值(RAR)这一新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s)分析显示,RAR(AUC分别为0.771、0.737和0.727)在预测CHB-LC患者1年、3年和5年肝病相关死亡方面,与CTP评分(AUC分别为0.800、0.743和0.746,P>0.05)相当,预测3年肝脏相关死亡率方面明显优于MELD评分(0.624,P=0.028)。但推导队列中RAR预测1年和5年肝脏相关的死亡率与MELD评分(0.694和0.639,P>0.05)相似。验证队列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在随访时间内,推导队列(22.1%对比4.0%,P<0.001)和验证队列(25.3%对比10.6%,P=0.001)中RAR≥0.453的CHB-LC患者肝病相关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RAR<0.453的患者。
 
该研究提出,RAR在临床实践中可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新型指标用于预测CHB-LC患者肝脏相关死亡,指导CHB-L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摘要标题: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ratio as a novel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related liver cirrhosis(摘要编号:SAT-144)
 
研究5、HBV诱导慢乙肝患者B细胞超活化及异常增殖的机制研究在HBV感染慢性化过程中,机体内B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吴超教授团队前期已经报道, CHB患者外周血中存在能分泌表面抗体的特异性B细胞,但数量显著性下降(Emerg Microbes Infect, 2018)。与此同时,CHB患者,特别是在免疫活化期,其B细胞存在异常增殖活化现象,但其机制未明。吴超教授团队的李杨博士、陈雨欣副研究员、刘勇副主任技师等共同研究了HBV病毒诱导CHB患者B细胞状态变化可能存在的机制,并建立慢性HBV感染小鼠模型进行验证,以解析慢性HBV感染B细胞免疫受损的机制。
 
该研究首先通过对4例CHB患者及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B细胞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发现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B细胞中存在1400余个差异表达的基因,随后进行GO、KEGG及Reactome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多集中于生物过程尤其是免疫调节方面。另外,通过qPCR方法证实在慢乙肝患者B细胞内,与细胞增殖活化相关的BACH2、CTLA4、TLR4、NFAM1、ZAP70、NOD2、PELI1和PRDM1基因表达上调。慢性HBV感染的野生型小鼠体内也存在同样B细胞异常活化增殖现象,而慢性HBV感染的TLR4-/-小鼠体内B细胞增殖和活化现象消失,这可能源于TLR4敲除后导致HBV无法有效上调BACH2、NFAM1、TLR4及其下游分子Myd88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也证实HBV能有效激活TLR4/Myd88 /NF-κB蛋白水平表达。
 
该研究揭示了CHB患者体内B细胞异常增殖活化现象与调控基因表达情况相关,而TLR4在CHB患者中B细胞异常增殖活化中的作用同样需要重视并值得深入研究。
 
摘要标题:
 
Hyper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B cells in HBeAg positive Hepatitis B patients revealed by high throughput RNA sequencing(摘要编号:FRI-156)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