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PASL-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年会  » 正文
精彩微课堂预告|肝炎到肝癌,早筛立全局 ——肝癌早期筛查临床路径学术频道即将启动!
——  作者:    时间:2017-02-22 03:57:30    阅读数: 145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大国,我国HBV感染者最高达9800万。同时,HBV感染也是我国肝癌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所占比例高达80%。在《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肝癌的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目前,肝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的“第二大癌症杀手”,病死率第二位。毋庸置疑,从肝炎到肝癌,二者已成为我们泱泱大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由于肝癌早期起病隐匿,加之目前我国针对肝癌高风险患者的管理和筛查技术不到位,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挽救生命的最佳时机。然而,如果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且及时进行治疗,其临床预后仍可达到5年生存率达80%。因此,在我国CHB患者中进行肝癌早期筛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部署。2015年,我国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突出了高危人群的肝癌筛查及监测治疗效果在CHB患者中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亟需一套完整的肝癌早期筛查路径。新版的日本肝病学会(JSH)和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指南/共识均推荐PIVKA-II(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II)用于肝癌的监测和诊断,对包括慢性HBV、HCV感染或肝硬化患者的HCC高风险人群,每3~6个月应用超声检查以及AFP、PIVKA-II等生物标志物进行定期检测。如血清学标记物异常增高,应采用CT或MRI进行检查。
 
  因此,为大力提高我国一线临床医生的肝癌早期筛查的水平,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CHB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肝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2017年3月~10月,首届“PIVKA-II全国教育项目”将在《国际肝病》微网站正式启动!我们将邀请诸多来自国内权威肝病科、肝胆外科、检验科、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专家,通过视频课程在线,从多学科专业角度分享肝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临床经验,并将以微信图文推送的方式,对专家课程和线上问答环节进行梳理。同时,我们也在微网站中设置了会议集锦、病例解析、文献博引等专栏,为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肝癌早期筛查技术与资讯的平台。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微网站】
  关于PIVKA-II
 
  PIVKA-II,即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是凝血酶原的一种异常形式。该蛋白表达增多提示患者发生HCC的风险较高。HCC组织中产生PIVKA-II的确切原因尚未明确,但是在HCC肿瘤生长和严重程度的病理生理中,PIVKA-II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PIVKA-Ⅱ测定方法是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测定方法(CMIA),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的PIVKA-II,目前已成为除AFP之外临床最常用的HCC血清学诊断标志物。研究表明,联合应用PIVKA-II与AFP检查,可显著提高HCC的早期筛查率和诊断率。
 
  目前,亚太肝病学会、日本肝病学会均已将PIVKA-II写入指南中,推荐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HCC的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并作为预后和复发的预测工具。而在中国,最新版《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5)》也将 PIVKA-II 列为HCC筛查的重要指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