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PASL-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年会  » 正文
[APASL2015]并发门静脉血栓的肝硬化患者应该接受抗凝治疗吗?
——  作者:Jose D Sollano    时间:2015-04-27 01:24:11    阅读数: 301

  
       Jose D Sollano 菲律宾马尼拉圣多玛斯大学
  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风险
  肝病患者的静脉血栓风险高。在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促凝血和抗凝血失衡,vW因子和Ⅷ因子增多,导致高凝血状态,门静脉血流减慢,门静脉血栓(PVT)风险显著增加。在无肝细胞肝癌的肝硬化患者,PVT的发生率为0.6%~16%。不同患者发生PVT的临床表现各异,可以使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增加2倍(OR=-2.61)。PVT,特别是慢性型PVT,可以发生静脉曲张出血或门静脉高压症的其他并发症。目前,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是可选择的诊断PVT的影像学方法。
  门静脉血栓抗凝治疗研究
  4项研究在共计135例患者中,评估了合并PVT的肝硬化患者的抗凝血治疗。
  一项前瞻性研究中,22例合并PVT的肝硬化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42.1%的患者获得再通。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中,29例合并PVT的肝硬化患者接受低分子量肝素(LWMH)治疗,治疗6个月内,33.3%获得再通;在随后6个月继续抗凝治疗的14例患者中,12例患者也获得了再通。
  另一项前瞻性研究评估了LWMH治疗非恶性PVT的疗效,与对照组(n=21)比较,LWMH治疗的35例非恶性PVT患者的再通率更高,36% vs. 4.76%。该研究同时确定了血栓形成后<6个月内接受抗凝治疗是再通的预测因子。同时,研究证明,未抗凝治疗组的血栓进展率显著高于抗凝治疗组,71.4% vs. 15.1%,P<0.001。
  最新的一项研究使用LWMH治疗55例合并非瘤性PVT的肝硬化患者,再通率达到了60%。停用抗凝药物后,38.5%的患者再次发生PVT。同样,该研究也证明,早期抗凝治疗是再通的关键因素。同时,研究者发现,血小板计数低(即<50 000/L)可增加出血风险。
  总结
  合并非瘤性PVT的肝硬化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疗效较好,且相对安全,可以实现完全或者部分再通,可以预防血栓进展,并降低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风险。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gaohainv2015-09-08 14:28
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gaohainv2015-09-08 14:28
总体来说利大于弊